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
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

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

豆瓣的评分和评论,怎么说呢,信不得。

没有看出这本书能达到“爆粗口式的好看”,也没看出”看完第一个故事就果断下单“的冲动。就给大家拔个草吧。

书很薄,其实是虚构的故事,把科学史上的事件,虚构了以科学家为原型的小说。所以看下来,作者把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科学家,从神坛上拽下来,给我们看到原来他们是普通人。他们极致的对于世界的理解,和极致的人生。

第一章普鲁士蓝,讲的是德国化学家,毒气战的发明人,弗里茨·哈伯。他制造的氯气在战场上作为化学武器,杀死了成千上万的士兵;他制造的氮气,成为农业重要的肥料,养活了成千上万的地球上的人,间接促进了地球人口爆炸。

普鲁士蓝是一种工业颜料,在它发明之前,群青是只能用在神身上的贵重颜料。在它发明之后,普通人才拥有了蓝色。但是在用占有硫酸的勺子搅一搅,就会产生剧毒的氢化物,后者也作为毒药杀死了成千上万人。

向左造福苍生,向右遗毒万年。向左向右,都其实只是这个人而已。

第二章讲史瓦西奇点。史瓦西作为一个德国有名的天文学家,也是德军中尉,在战争中,在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之后仅一个月,就给他寄去了关于相对论的理解。

他的理论中有一个叫奇点的存在,当大量物质聚集与一个点,这个点里,光无法逃出来,时间和空间都不存在了。

他见过战场的残酷,他中毒太深全身溃烂。依然没办法阻挡他心里对于那个奇点的探寻,对于这个不可理解的点的试图理解。

当他临死之前,他问另一个数学家

`那么在人类大脑中有没有相应的东西呢?意志的充分集中,数百万人受制于同一个目的,思想被压紧在同一个精神空间里,会不会生成一个类似于奇点的东西? – 《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 本哈明·拉巴图特

第三章心之心。一个日本数学家望月新一和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的故事。

望月新一是一个日本数学家,过着清苦、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提出的数学证明,没人能理解,确大家都无比向往。

拒绝社交,拒绝采访,自己的证明不宣传,不解释。

好不容易同意在2014年的一次研讨会上本来发言,却莫名消失一个星期,随后撤下了所有研究,永远隐藏了自己的思想。

望月最佩服的人是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后者是个数学天才,二十世纪学数学的人都逃不过他的著作。

然而在格罗滕迪克国际声望如之中天,却放弃数学,放弃自己的生活,隐居导一个小山村,过着如流浪汉一般的生活。

2014年,格罗滕迪克在离世之前见到了望月,两人长谈一个星期,之后离世。

`“我有种不可否认的、可能有点亵渎的感觉:我对神的了解比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都要深,虽说祂是个不可知的奥秘,比所有的肉身造物都要广袤无数倍。”

第四章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讲薛定谔、海森堡和德布罗意。三个人关于量子理论的研究发现的过程和三个人各自无比纠结非正常的生活历程。

海森堡的苦修似的推演过程,在孤独的小岛上,面对星辰,面对大海,苦死那晦涩难懂的矩阵,企图将物理学家的眼睛戳瞎。

薛定谔对于一个12岁小姑娘的虐恋,单纯的可恋而不可近身的心情。逃离之后的天才近身,六个月内连发五篇重量级文章。

德布罗意,漂亮的高贵的小王子,对于一切事物有着超常理解力的天才。为同性恋人散尽家财,最后以一篇所有评审人员都无法理解的博士论文获得了诺贝尔奖。却在第五次索尔维会议之后,向“哥本哈根解释“投降,最后终身当着他的小教授。


以上,

由于书里提到的人都生活极度异常与极端,让我觉得是不是只有极端的生活与性格才能产生伟大的发现,只有极端的痛苦的折磨的经历才能窥探真理的一角。

所以,结论是我吃的太饱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