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之弧》,乔良将军用文学的笔调写出了一个美元的阴谋论的故事,读起来像2016版的货币战争。本文为这篇文章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乔良将军细数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破灭之后,通过将美元和石油挂钩,使美元成为全世界的储备货币。再以全球化为手段,通过向全世界输送流动性和收紧银根、提高汇率的循环,收割全世界的财富。
美元收割世界财富的具体方式是美国通过全球化,将“低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将大量的资本投向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得到了产业和技术,经济快速增长。有拉美国家的快速增长,阿根廷人均GDP直接步入发达国家;有“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快速增长,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当资本在发展中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之后,美国再通过停止释放流动性,本土利率升值方法,吸引资本回流美国。
而以此还不够,用作者的话说,“这就如同一壶开水烧到99摄氏度,还差一摄氏度才能烧开。地区性危机出现,就等于让水滚沸的最后1摄氏度。”美国会在此时在地区制造危机,如拉美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甚至不惜发动战争。使得资本惊慌而需要找到安全场所。美国再以高利率吸引全球资本。等到危机地区一地鸡毛,再将资本放出去,以很便宜的价格收购当地的优质资产。
循环往复,美国一次又一次收割全世界的财富。而为了能够不断的收割财富,美国也不断的在世界各地制造不稳定因素。
伊拉克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打出全世界对于美元的需求。更别说“欧元启动之后,萨达姆于2000年11月宣布伊拉克石油出口用欧元结算,此举无异于对美元作为石油阶段货币对蔑视和挑战”。同样科索沃战争也是剑指欧元,将欧元对美元的汇率打到1:0.82,欧元跌幅达30%。阿富汗战争也是如此,911之后,美国急需夺回世界对美国的信心,仓促的阿富汗战争正式服务于这一战略目的。
而如此坐享世界财富的同时,美国也由此战略而必然走向“产业空心化”。因为美元霸权要求美国向全世界输出美元,使得美国必须保持贸易逆差,甚至双赤字。这种情况使美国的经济主力由制造业过渡到服务业,甚至一度“70%的人从事金融服务业”。信息产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美国“脱实就虚”。但这种模式也必然带来其后果,就是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底层人民没有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福利等等。所以当美国政府发现这个问题,希望重推“制造业再繁荣”的时候,就会必然因为与美元霸权的要求矛盾而难以推进。
特别是08年金融危机重创美国,美国开始了战略转移,希望能够更多的享受亚太发展带来的红利。但世界已经不是美国以为的世界,欧洲和亚洲的崛起,使得美国需要一系列的战略举措,以维持她的霸权。
作者表示最终美国将会倒在美元这个“庞氏骗局”里。将美国送向这个未来的不是其他国家的崛起,而是美国自己。美国的金融帝国战略将资本主义制度带向了它的“最高阶段,也就是金融资本主义。而她主动放弃实物生产,用高杠杆的虚拟资本主义,已把资本主义自身的潜能和红利吃得所剩无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去中心化”的要求,也将解构权利,形成“多中心化”趋势。
最后“祈愿:命运之神眷顾中国”。在互联网时代和未来的发展中,“中国要做的,当然不是与美国的权力争夺,让自己在模仿对手的斗争中,不经意地踏上帝国的不归路。不,这不应该是中国的宿命。中国应该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中国应该让世人与自己一道分享这更好的结局。”
最近美国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大家对于这个超级大国的现状和未来都有了更多的好奇心。越来越多的书籍、文章都在分析这个帝国的产生、历史、及其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以后会走向何方。乔良将军这本书并不长,文笔优美,就像故事一样,将他对于美国、美元的观察娓娓道来。也给我们在看待这个世界发生的事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书籍信息:
《帝国之弧——抛物线两端的美国和中国》
作者:乔良
长江文艺出版社